根据硅业分会消息,部分企业已经亏损停产。
这一年,TOPCon电池的出货量将有望达到160GW。据公开信息统计,目前这五家企业的N型硅片产能合计超过140GW。
如得出2023年预计全球N型单晶硅片装机需求量为106.7GW,则中国N型单晶硅片的装机需求量为39.6GW。N型的极限效率、量产效率均高于P型,近两年N型对P型的替代不断提速。而手握巨量资金的龙头,些略得以喘息,并有余力整改纠错,或重谋布局。与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N型黑马以及和TCL中环的悄然布局相比,隆基绿能在N型上的动作,显然慢了好几拍。亿晶光电主要从事光伏电池制备、组件封装、光伏发电业务,而华耀光电做的是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劲敌的出现,在让头部企业感到压力的同时,也会促使头部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进一步精进与变革,推动行业更新与发展。今年3月,根据TCL中环硅片报价显示,N型硅片已经再度减薄至110微米,并且在价格上低于P型硅片,实现了NP同价。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双碳目标实践的排头兵,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完成的产业链,并在各环节上都保持全球领先。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大会上指出,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技术迭代和国际环境三大挑战万众瞩目之下,5月23日上午,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在一场隆重的开幕式论坛中,拉开序幕。2025年,欧洲光伏装机累计将超过320GW,到2030年将达到1TW(太瓦)以上。而谈及行业竞争,刘汉元则认为,中国过去缺的不是有竞争和竞争力度,而是适当控制无序竞争,增加有序竞争的力度,增加理性的商业思考。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37.2GW,年增长率15%。朱共山表示,在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背景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未来三年,新型储能每年将新增80GW左右,到2025年累计规模有望达到230GW左右。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 刘汉元 图片来源:通威集团随着成本不断降低,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提供坚实保障。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1至4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48.31GW,同比增长186.21%。事实上,光伏作为当前能源转型的主力军已经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这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80%,与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6.8个百分点;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45.7GW,是2021年同期的近2倍,年增长率80%。
他以欧美市场的需求为例,从全球空间格局来看,欧洲能源价格上升,带动户用光伏需求迅速增长,预计欧洲光伏今年将保持40%的高增长速度。如朱共山所言,当我们在谈光伏的时候,其实是同时在谈风、光、储、氢、氨等新能源,以及源网荷储的多元化变革,包括数字能源革命所带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36.6%。然而,当光伏产业站上全球能源变革转型的台前,规模跃升之时,如何确保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全行业共同面临的思考题。
刘汉元指出,在碳中和背景下,光伏产业对中国的一次能源转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从产业角度有效地支撑中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二是中国在这一轮全世界生态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将成为牵引全人类能源转型的第一大国。
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刘汉元表示,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和价格的持续上升,光伏发电将很快成为最具经济性的电力形式。
储能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风光储氢技术齐头并进的过程中,储能作为能量的搬运工、新能源的稳定器,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 朱共山 图片来源:协鑫集团对此,朱共山给出了一系列的预测数据:预计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将在350GW左右,明年累计装机量很可能将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曹仁贤表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各环节上都保持全球领先,我国的光伏产业已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并有望成为最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新兴产业。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等能源界大佬齐聚一堂,分享了对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最新观点。朱共山还指出,未来十年,美国的光伏累计装机也将达到800GW左右。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或适度超前于电网的改造升级,率先构建起我国以抽水蓄能为主的储能系统,不但能有力支撑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有效拉动水泥、钢材、电气设备等产业发展,还能改善生态、保障农业用水,为稳增长、稳就业、促投资提供坚实支撑。
在高纪凡看来,当前储能发展十分快速,未来整个光伏、储能、氢能将会是整个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新技术,叠加能源互联网、智能控制以及数字化技术,来共同构建未来的零碳能源体系。在朱共山看来,光伏等新能源站上时代C位,而进入太瓦时代的光伏,将深度嵌入其他能源形态和应用场景。
光伏需求潜力还有多大?不出意外的是,光伏产业新增装机量今年依然保持着迅猛势头。不过,高纪凡也提醒,当前需求预测几乎是基于供给侧,但是从真正的需求侧来讲,即用户侧来,是完全另一番景象,这个增长未来可能会遇到限制,出现发展的瓶颈。
曹仁贤还进一步强调,由光伏延展出的一系列新业态、新产业也在逐步形成,都将实现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光伏加储能、光伏加氢能、光伏加汽车,这都是我们未来能够很快就看到的新的增长。而在业内看来,在不久的将来,光伏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光伏发电将在未来碳中和背景下的一次能源中最低占比为30%至40%,最高占比可达60%至70%,是未来占比最高的能源之一。朱共山进一步认为,能源转型变革的上半场主要是能源系统电气化,下半场是电力系统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去中心化同频共振。刘汉元强调,未来30年左右,以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为代表的绿色转型,将在国内形成百万亿人民币、全球形成百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下一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将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高叠加,比特+瓦特,也就是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能源系统,将以自动调节、智慧运行、动态平衡的方式,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
可以肯定的是,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不再只是单个产业的独立发展。至此,光伏已经超过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 朱共山 图片来源:协鑫集团对此,朱共山给出了一系列的预测数据:预计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将在350GW左右,明年累计装机量很可能将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37.2GW,年增长率15%。
如朱共山所言,当我们在谈光伏的时候,其实是同时在谈风、光、储、氢、氨等新能源,以及源网荷储的多元化变革,包括数字能源革命所带来的新型电力系统。曹仁贤还进一步强调,由光伏延展出的一系列新业态、新产业也在逐步形成,都将实现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光伏加储能、光伏加氢能、光伏加汽车,这都是我们未来能够很快就看到的新的增长。
储能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风光储氢技术齐头并进的过程中,储能作为能量的搬运工、新能源的稳定器,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不过,高纪凡也提醒,当前需求预测几乎是基于供给侧,但是从真正的需求侧来讲,即用户侧来,是完全另一番景象,这个增长未来可能会遇到限制,出现发展的瓶颈。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或适度超前于电网的改造升级,率先构建起我国以抽水蓄能为主的储能系统,不但能有力支撑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有效拉动水泥、钢材、电气设备等产业发展,还能改善生态、保障农业用水,为稳增长、稳就业、促投资提供坚实支撑。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36.6%。
刘汉元指出,在碳中和背景下,光伏产业对中国的一次能源转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至此,光伏已经超过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等能源界大佬齐聚一堂,分享了对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最新观点。光伏需求潜力还有多大?不出意外的是,光伏产业新增装机量今年依然保持着迅猛势头。
事实上,光伏作为当前能源转型的主力军已经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一是从产业角度有效地支撑中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二是中国在这一轮全世界生态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将成为牵引全人类能源转型的第一大国。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1s902.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91674/009.html
上一篇
三亚隧道顺利贯通
有话要说...